安全型依附:每一個我們都值得被善待、值得被愛

By mindy8987 | 2022-06-26

安全型依附是什麼?

安全型依附是依附理論中依附類型的一種,它是指孩子不會因為與照顧者分開感到過度的不舒服,情緒相對來說比較穩定、在關係中能夠感到安全。

這樣依附類型的孩子,當照顧者不在自己身邊時會感到緊張、焦慮。

但只要照顧者回來,他們的情緒就能夠回到平靜的狀態,繼續去探索環境。

因為他們心裡知道一段好的關係能讓人感到安全。

他們瞭解別人可以信任、自己值得被愛。

安全型依附的人心中有著明確的安全感,不會因為失去一段關係,就評價自己是個不好的人。

他們獨處的時候能擁有自己的生活、跟自己好好相處,遇到困難的時候知道能向別人求助。

與他人建立關係時,可以享受其中帶來的快樂、親密、滿足感。

安全型依附是怎麼發展的

安全型依附來自於孩子有個足夠好的媽媽(good enough mother)/照顧者。

意思是:照顧者能夠理解、滿足孩子的需要,並幫忙孩子表達出這些感受,進一步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理解自己的情緒。

我們可能會觀察到有些媽媽在孩子哭鬧的時候,會去猜孩子為什麼哭、安撫孩子,然後跟孩子說沒事了。

照顧者不一定每次都會猜對,但這個過程中給了孩子足夠的安撫,同時也陪伴孩子一起慢慢平復失控的情緒。

「有個人很了解自己,又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剛剛好」的感覺,能帶給孩子一種安穩、安心的感受。

這時孩子會將照顧者視為自己的安全堡壘(secure base),就像是可以遮風避雨的避風港。

當發生任何事情時,孩子心裡會知道「有個地方是安全的」、「有個人能夠接納我」。

孩子之後長大成人時,就算碰到壓力也不會被情緒壓倒。

他們內心會記得這種有個人陪伴自己,並且情緒最後會穩定下來漸趨平靜的感覺。

這樣剛好的照顧,就是安全型依附的基礎。

安全型依附的五種特徵

自我概念(self-concept)正向

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態度、想法,也就是自己認為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。

在成長的過程中,孩子會根據照顧者對待的方式、態度,反過來思考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。

「他們會這樣對我,那就代表我是怎麼樣的人吧。」孩子會用這樣的想法,來解釋別人對待自己的行為。

舉個例子像是,有些照顧者會實行打罵教育,總是大聲斥責孩子、說孩子哪裡做得不好。

孩子心中為了合理化自己被打這件事,就會長出一個「一定是因為我很糟糕,父母才要這樣對我」認知扭曲(cognitive distortions)的想法。

相反的當父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堡壘,照顧者可以是理解自己、善待自己的。

孩子就不會有這樣這類型的想法,也就能比較中性、甚至正向的看待自己。

情緒穩定

安全型依附的人,他們的心理韌性(resilience)比較強,面對壓力時的應對策略也比較好,因此比較能夠保持情緒的穩定。

心理韌性概念是指一個人面對挑戰或威脅,能夠調整自己、讓自己適應,恢復到平時狀況的能力。

他們面對到挑戰或威脅的時候,一樣會有情緒上的波動,會有難受、不舒服、挫折的感覺。

但他們可以採取比較好的策略,讓自己比較快恢復到原本的狀態,也比較容易在挫折中找到好的意義。

像是他們可能在遇到挫折的時候,會重新用另一個角度思考同一件事,不會一直陷在負面的情緒中。

又或者在過程中尋求別人的協助,也因此建立起與別人的連結。

這些好的方法,讓他們經過挫折後反而能從中獲得能量,並且下一次可以更快的恢復平靜,情緒也就顯得更加的穩定了。

願意嘗試新事物

安全型依附的人情緒比較穩定,面對困難時會去尋找協助,而這對面對新的挑戰來說相當重要。

當他們碰到麻煩時知道該如何解決、找誰支持自己。

也能夠給自己足夠的時間、空間去整理好自己的挫折與難受的情緒。

因此他們也更能夠穩定自己的狀況,可以更快的重整好自己再出發去面對新的挑戰。

對他們來說,每個挑戰就只是一個嘗試,失敗了就失敗了,下一次再試就好。

因此面對未知的新挑戰時,他們比較不會感到擔心、焦慮,可以保持好奇心去探索。

善解人意,能夠同理別人的心情

安全型依附的人大部分都有過被好好理解的經驗,因此他們清楚被理解的感受,也能夠在生活中應用這樣的能力。

從一開始照顧者單方面地猜他們的感受,到後來他們也會試著去猜照顧者的感受,而這就是同理的開始。

因為他們會重視別人的想法、情緒,也有比較多的利社會行為(prosocial behavior),就會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善解人意與貼心。

能與人建立穩定的關係

安全型依附的人,在關係中可以穩定的與他人互動,暫時分開時也能感受到自己在關係中是安全的。

他們對於關係有一定的信任、安全感,也能跟對方保持剛剛好的距離,不會太黏、也不會像在放風箏找不到人。

因此他們在關係中的狀況通常是很穩定的,他們可以好好的經營、維持關係,同時也能享受在關係中與他人相處的快樂。

若是真的遇到關係經營比較隨便的人,他們也能意識到關係不太對勁,趁早離開。

怎麼建立孩子的安全型依附

足夠好的照顧

足夠好意味著不用做到滿分,只要能在多數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,可以即時回應,這樣就好了。

即時回應像是,站在孩子的立場同理他們會有的感受、幫忙分擔與想如何解決問題⋯⋯等。

接受孩子的獨特,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、感受是有人可以理解的。

這些情緒上的照顧,可以跟孩子建立起好的、正面的連結。

也能夠讓孩子在有人陪伴的狀況下,調整與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被好好照顧的經驗和穩定的情緒,是建立安全型依附的第一步。

肢體、語言上的親密與支持

肢體接觸是一種本能的需求,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愛、被照顧的感受。

一個擁抱,一些簡單的接觸,如牽手在路上走、倚靠在身邊講故事⋯⋯等,都能夠帶來被愛、被關懷的感覺。

給孩子一些稱讚、鼓勵,則是以語言的方式給予支持與親密的感受。

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,能夠建立起跟孩子相處的正向經驗,也能讓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。

這些被愛的互動,就是一種好的關係經驗,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被重視、值得被善待。

照顧者間有教養共識

每個照顧者會有不同的風格,有些較為權威、有些比較民主。

但無論如何讓孩子了解規則、界線在哪裡,知道什麼可以做、什麼不能做,是非常重要的。

當教養沒有共識時,孩子會有種摸不著頭緒,不知道該遵守什麼的感覺。

此時孩子就要花很多心力去猜到底規則是什麼。

可能因此變得過度焦慮,一直在擔心自己做不好,不知道什麼時候惹大人不開心。

又或者是過度的迴避,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,那就乾脆都漫不在乎,這樣就不會難受了。

因此讓孩子感受到穩定、教養的一致,對於讓孩子在關係中感受到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。

照顧者保持心理健康

當照顧者狀況不佳時,難免會對孩子較沒有耐心,也容易在照顧的歷程上感到挫折、無力。

這些感覺除了影響照顧的品質,面對孩子不穩定的狀況時,也會更容易對孩子失控(像是容易對孩子大吼,甚至體罰到讓孩子受傷)。

心情不好的時候,會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,讓我們注意力都放在不好的事情上。

例如:覺得孩子好多缺點、孩子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、自己講幾百遍了孩子都不改⋯⋯。

照顧好自身的情緒,才能以比較穩定的方式跟孩子互動,也才有心情去看見孩子的狀況、看見孩子好的地方。

當能夠看見好的地方時,稱讚、鼓勵孩子就會變成一件自然而然、不費力的事情了。

我可以變成安全型依附者嗎?

依附類型雖然在生命早期受環境影響後,深遠的影響每個人未來與別人互動的狀態。

但我們依然可以做些努力,讓自己慢慢的找回在關係中的安全感。

創造正向的關係經驗

累積正向的經驗,能幫我們維持平時安全穩定的感覺。

同時也會讓我們記得,我們能被好好對待,而且值得一段快樂的關係。

這些好的經驗,會在我們遇到困難或是關係結束的時候,變成支持我們心理的能量。

帶著這些感覺,能讓我們好好放下眼前的傷心,去追求另外一段會讓我們獲得滿足感的關係。

我們不會因為失去一段關係後就被其他人遺棄,我們仍然有追求新的關係的力量。

健康關係的經驗能幫我們在心中,找到在關係裡保持內在穩定的安全感。

而過去正向的關係會成為我們心中的養分、滋養自己的人際力量。

拒絕有毒的關係(toxic relationship)

一段有毒的關係會讓我們總是備感壓力、難受。

例如對方總是批評斥責自己,又甚至是情緒操控(gaslighting)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mail)

當關係充滿負向的互動經驗時,這段關係就像毒一樣,讓我們感到難受、侵蝕我們的身心狀況。

健康的關係是指:一段關係中可以彼此支持、尊重、相互理解⋯⋯等。

或許偶爾還是會有爭執,但我們依然能在其中獲得互動的滿足感與快樂。

不安全依附者常常會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,覺得在有毒的關係中被要求付出是理所當然的。

然而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、應該被平等對待的。

當發現自己身處在有毒的關係時,心疼並保護在關係中感到難受的自己,這會是找回安全感重要的一步。

尋求協助

有時候我們身陷於痛苦的關係中,覺得該用的方法都用了,卻很難去改變,一直覺得自己在同樣的處境中原地打轉。

這時候我們可以找個心理師,幫忙看出在關係中固定的模式,來打破這個循環。

一段諮商的歷程,可以帶我們看見互動的盲點,也能夠得到一些情緒上的支持。

改變有時候不是那麼的容易,尋求幫忙、試著陪伴自己,慢慢找回丟失的安全感吧。

JKL・Mindy主筆撰寫
Mindy,臨床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生。擅長領域為臨床心理學、認知心理學。想讓大眾用簡單的方式認識心理學,把困難的理論深化至生活,並開啟各種交流對話的可能。希望能用文字陪伴每個人的情緒,讓大家溫柔地感受生命的美好。
測驗

Do Super Quiz
Become SuperHuman

Copyright © 2024 Superquiz

Copyright © 2024 Superquiz